花甲即花蛤,因粤语花蛤与花甲同音,花蛤被人写作花甲。花蛤是海南地区称芒果螺,是一种软体动物,长约3厘米,壳卵圆形,淡褐色,边缘紫色。生活在浅海底。贝壳较瘦长,是长卵圆形。
菲律宾帘蛤具有较大的商业价值,已被引进到世界各地,并已经在那里定殖。菲律宾帘蛤在1930年代意外地与长巨牡蛎苗一起被引入北美洲的太平洋沿岸,已经扩散定殖在从加利福尼亚到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的沿海。除了公共渔业,孵化场生产促进了菲律宾帘蛤在太平洋沿岸的养殖。
生长期明显。左右两壳各具3枚主齿。左壳中心齿及右壳中心齿和后齿分叉。无侧齿。外套窦虽未超过贝壳中部,但是也相对较深,在其下足和外套线之间形成楔形空间。边缘平滑。颜色和花纹差异很大,有白色、黄色或浅褐色,有时带有放射线、条纹、大斑点或深褐色锯齿花纹,较光滑;壳内侧光滑,为白色,略呈橙色,有时壳顶下部多为紫色。
贝壳顶稍突出,喙在前部1/3处,于背缘靠前方微向前弯曲。放射肋细密,位于前、后部的较粗大,与同心生长轮脉交织成布纹状。贝壳表面的颜色、花纹变化,外观一般有奶油色、棕色、深褐色,有密集褐色或赤褐色组成的带状或斑点和花纹。贝壳内面白色、粉红色、淡灰色或肉红色,从壳顶到腹面有2-3条浅色的色带。
菲律宾帘蛤常栖息在潮间带粗沙及小砾石滩以及潮下带泥沙底。通常栖息在安静的水域。从潮间带至4米深。大多在风浪较小的内湾、且有适量淡水注人的中、低潮区,但盐度较高的沿海岛屿和数米深的潮下带,也偶有发现;栖息底质,以含砂量为70%-80%的砂泥滩数量多。在含砂量很少的泥滩和含泥量极少的砂地或砾石地带,虽也有发现,但数量甚少。
菲律宾帘蛤是严格的雌雄异体,其性腺为与消化系统紧密联在一起的弥漫性组织。繁殖期根据地理区域而不同,通常在水温20-25°C产卵。从秋末到初冬这一时期性活动进入休止状态。野生环境中配子的形成时间为2-5个月,然后产卵。